为党旗争辉

      【先进基层党组织】

    • 市级样板支部 化学与环境工...

      一、强化组织建设,淬炼支部战斗力 一是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支部现有党员14人,其中博士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2人,有市级人才称号的4人,学院院长和党总支副书记按专业归属编入支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全程参与支部各项建设工作,支部先后获批学校和重庆市样板支部。二是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取得显著成效,资源与环境是 “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批学校首个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荣获国家级行业协会科技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多项,荣获全国第二次污染物普查先进集体称号,在学校创建重庆工业大学的全局工作中,不断凝练资源与环境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 二、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支部凝聚力 一是全面参与主题教育,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在学院党总支领导下,带领支部同志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强国”学习人均达37分/天。二是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作为支部主题党日学习第一议题,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丰富党课讲授形式,针对理工科教师的思维特点,增强党课的逻辑性,并结合党史、工作实际、社会热点讲党课,增强党课内容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党课质量,得到了支部同志的积极评价。例如,党课《平凡铸就伟大 英雄来自人民》,通过回顾北碚灭火战斗中感人瞬间,重温英雄战士与英雄人民的双向奔赴,以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支部同志,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党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评审》,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按照科学问题属性进行分类评审的相关要求,从评审的角度为支部同志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建议。撰写完成党建研究论文1篇,论文题为“新时代增强高校理工科教工支部党课吸引力的实践探索”。 三、发挥专业优势,提升支部担当力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环境类专业同时设置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利用学科专业背景相同优势,在学生社区管理、课堂教学、学科竞赛等方面开展“大手拉小手”指导帮扶,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融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让学生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二是服务地方打造党员先锋。由陈炜、朱启红等支部多位同志,组成的小微流域生态修复团队,为永川区治理干支流河道15条,治理水域近30万方,为实现永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做出了突出贡献。陈炜同志获永川区政府“水环境治理突出贡献奖”2次,获“感动永川人物”荣誉称号。由司万童、陈泉洲等支部7位同志,组成的环境司法鉴定团队,完成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致生态破坏、非法倾倒危废致环境污染等案件的司法鉴定工作100余项,挽回经济损失近1亿元。支部同志在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展现了“文理担当”。 下一步,支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打造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为目标,进一步淬炼支部战斗力、增强支部凝聚力、提升支部担当力,支部所在的资源与环境学科专业将努力在学校第四次创业中贡献力量。

    • 先进基层党组织 智能制造工...

      一、基本情况 支部成立于2013年9月,现有党员35名,其中正式党员19名,预备党员16名。主要负责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发展、转正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等工作。支部注重强化党员示范引领,浓厚党建文化氛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党员。 二、先进事迹 (一)围绕“一个”核心 支部始终把组织建设摆在“核心”工作的位置,制定了《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学生二支部制度汇编》,补充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着力在激发党支部活力上狠下功夫,在党员管理上严格把关,规范了党组织管理和发展工作。 (二)开展“两个”宣讲 1、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主题宣讲。支部选派学生党员和学院领导、辅导员一起组成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走进我院各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青春践行二十大”主题宣讲活动,有效推动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班级、进课堂。 2、举行“榜样引领,励志笃行”主题宣讲。支部深入挖掘和宣传学生身边的典型榜样,选树支部优秀党员组成“榜样引领”学生宣讲团在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进行主题宣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抓好“三项”重点 1、创建“党建长廊”。支部在格术楼五楼精心设计了党建文化长廊,进一步拓展了党员教育阵地。同时为党员学习室购置了相应设备,初步完善了相关的软硬件设施。 2、创建“重文理 智造未来”支部党建微信公众号。支部设立了负责公众号的专职队伍-智能制造工程学院融媒体中心,共有20多名同学专门负责微信公众号的运行和推广。 3、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支部组建了四支“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了参与疫情防控、慰问孤寡老人、帮助留守儿童、生态环保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成为了志愿服务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实施“四大工程” 1、推进“学科竞赛工程”。支部鼓励党员同志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争先创优。2022年至今,支部党员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全国、市级、校级奖项累计100余项,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开展“志愿服务工程”。支部先后开展了购置御寒物品慰问贫困党员、看望独居老人、与永川三星村党总支联合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先后被多个媒体报道。 3、推进“大学生涯规划工程”。支部要求每位党员制定大学生涯规划并提交支部监督实施,并作为考核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毕业班级举行求职简历大赛,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4、实施“榜样引领工程”。支部先后实施了党员“亮身份·进课堂”党徽佩戴计划、挂牌“党员示范寝室”、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实施“一帮一”就业困难学生帮扶计划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了远大理想。

    • 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药学院...

      该支部由专任教师及实验岗教师组成,党员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知识结构合理。支部现有正式党员20人,高级职称党员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党员16人,占比80%,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党员9人,占比45%。拥有重庆市英才计划及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等省部级人才称号5人。支部于2020年10月获得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并顺利通过终期验收。 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德育在先,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党建+新药研发”双融双促的培育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发展。不断引导广大教师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党员奋发拼搏、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支部成为推动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力团结服务师生群众的核心,在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发挥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支部全体党员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大力开展新药研发工作。自主研发的“PDE5抑制剂—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DDCI-01胶囊)”,是重庆高校首个同时获中国和美国临床试验批文的一类新药,已成功实现一次性3000万元成果转化,目前即将完成美国和中国II期临床试验;研发的“RET/VEGFR2双靶标抑制剂(PZ-1片)”是全球首创的同时针对RET/VEGFR2双靶标的小分子药物,于2021年1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药物临床试验批文,于2023年6月以4800万元完成转化,正在开展临床试验;近五年来在Cell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得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重点研发项目等项目30余项,项目总经费达3000万元。 支部全体党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持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药物合成反应》获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重庆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名师(团队),《药物合成反应》和《微生物学》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获批2021校级课程思政建设课程7门。“党建汇聚国际智慧,创新驱动品牌育人——以重庆文理学院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成效为例”获得2021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典型案例及咨政报告一等奖。指导学生在“国药杯”、“挑战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117人考上研究生,平均升学率为27.12%,多名学生被陆军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录取;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

      【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 优秀共产党员 文化遗产学院...

      吴冰磊,男,出生于1991年2月,河南平顶山人,学院党总支教工支部副书记,讲师。本硕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2016年在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2016年7月至今在文化遗产/国际教育学院工作。 入校以来,该同志担任留学生《初级综合汉语》、《中国传统文化》等理论课程和《商务文化考察》等实践课程,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在“2017年教师说课程建设与改革汇报交流活动”获得三等奖,在2018年重庆文理学院第六届“说课程·教改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同时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和比赛经历,2017年主持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2019年获得“重庆文理学院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大赛”一等奖。2019年底疫情以来,该同志围绕“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和“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进一步提炼总结,结合学院文化遗产专业和来华留学生专业,于2022年主持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和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培育项目“《国际中文教育用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参考框架》指导下的高校来华留学生文化教学研究”并立项成功,于今年6月主持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数字化转型专项项目“数字资源赋能国际中文教学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主题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并成功立项。截止目前,该同志所在的教学团队紧紧围绕“理解当代中国”和“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教育”成功立项重庆市人文社科和社科规划科研项目3项、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2项、校级科研和教改项目多项。 该同志入校以来还承担了学院的部分教学管理工作,疫情期间积极投入学校志愿服务工作,22年以来兼任学院党总支教工支部副书记。该同志坚持服务为先、初心不改,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热情得到学院师生的一致认可,多次获得学院年度考核优秀评价。 该同志将继续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立足专业和学院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持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以真心、耐心、热心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 优秀共产党员 文化与传媒学...

      一、个人简介 雷璐荣,汉族,重庆武隆人,1981年01月出生,2003年07月参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新闻与传播学教授,曾获得2021年校级“优秀党员”称号等。 二、先进事迹 雷璐荣同志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新闻与传播学”建设骨干教师、国家留基委公派留学美国访问学者、国家礼仪培训师,从事传媒业务与视听文化领域的一线教学与研究工作20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C刊收录8篇、北大核心20篇),第一作者出版著作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结题6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一等奖2次以及其他省级教学类奖项4项。 作为一名入党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员,长期担任基层组织的书记与委员工作,现任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工二支部组织委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多次被社会组织评委“优秀义工”“优秀志愿者”;在国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带领学生参与宣传报道,获得地方政府好评。 工作中爱岗敬业,注重对青年学生思想、专业等多重教育辅导,受到学生欢迎与同仁肯定。积极开展和指导青年党员的发展工作,注重与学生在组织活动中参与互动。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与专业指导的时机,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与正向的思想意识;获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重庆市课程思政案例一等奖等荣誉;相关工作及成果获得华龙网、人民网重庆频道的专题报道宣传。同时,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

    • 优秀共产党员 药学院 孟江...

      一、个人简介 孟江平,汉族,甘肃通渭人,1982年12月出生,2009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博士,教授,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重庆文理学院教师分层激励优秀主讲教师。 二、先进事迹 孟江平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工作成效显著。一是践行使命担当,潜心教书育人。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称号,主讲的《药物合成反应》获批重庆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和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荣获重庆市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永川区优秀教师等荣誉。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4部,与中国工程院涂铭旌院士等合著专著2部,主持市级教改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等发表教改论文10篇。二是聚焦原始创新,扎实推动科研工作。主持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从事含氮杂环类抗菌新药研发,在药物化学国际顶尖期刊J Med Chem、Eur J Med Chem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荣获重庆市永川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党代表风采

基建处 刘元勇

教育学院 钟传惠

教育学院 贺能坤

教育学院 陆宇润

教育学院 李旻

教育学院 伍沈平

教育学院 向晋辉

后勤管理处 周仁

后勤管理处 程淦

校团委 孙小媛

后勤管理处 龚吉淼

党委保卫部 陶川

党委保卫部 陈泽兵

药学院 黄政

药学院 王俊

药学院 唐典勇

药学院 李世强

人工智能学院 杨加强

人工智能学院 秦福建

人工智能学院 李鑫

人工智能学院 陈晶

旅游学院 陈云妮

经济管理学院 田玲欣

经济管理学院 肖端

经济管理学院 王东强

经济管理学院 蒋先平

经济管理学院 王菊

经济管理学院 熊小伟

经济管理学院 赵锋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谢顺碧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丁武泉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丁戈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谢志刚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强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范剑平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兰尧尧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卢成武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邬吉波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余大鹏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邹佳桃

离退休工作处 赵平

离退休工作处 张益富

离退休工作处 张承芬

离退休工作处 杨福元

离退休工作处 蒋永平

离退休工作处 江天健

离退休工作处 黄贵懿

离退休工作处 贺正一

离退休工作处 龚大完

离退休工作处 曾祥禄